PRODUCTS THROUGH TRAIN
18539561256 张经理
邮箱:2603571309@qq.com
地址:郑州**区瑞达路91号
发布人:升达编织袋 发布时间:2025-10-07 15:03:24
塑料编织袋因经纬交织的结构特性,表面平坦度和润滑度先天不足,直接影响后续印刷效果 —— 不平坦的表面会导致图案错位、 ink 附着不均,甚至出现漏印问题。想要解决这一痛点,需从生产全流程入手,结合工艺调整、设备改造与材料优化,构建系统化的平坦度提升方案,同时针对性破解生产中的核心难点。
一、工艺优化:从源头控制扁丝与织造精度
工艺是决定编织袋平坦度的核心环节,需聚焦 “扁丝质量” 和 “织造同步性” 两大关键,通过参数调整实现从单丝到成品的精度把控。
1. 拉丝环节:优化单丝张力与定型
调整牵引速度比:通过替换拉丝机牵引齿轮,增大扁丝的拉紧速度,使单丝在拉伸过程中受力更均匀,减少因张力不足导致的松弛变形。
提升烘箱定型温度:适当提高烘箱加热温度(需根据原料特性调整,如 PP 料通常控制在 120-150℃),让扁丝经过恒温定型后分子结构更稳定,增强单丝的抗拉伸强度和直线度,避免后续织造时出现 “扭丝”。
2. 收纬与织造:确保速度同步与经纬平衡
实现多设备速度协同:将收纬机、调速机的运行速度与拉丝机精准同步,保证收丝过程中锭卷的松紧度一致 —— 若收纬速度过快,会导致纬线过紧,织造时易顶碰经线;速度过慢则纬线松弛,成品易出现 “鼓包”。
优化纬线直径与梭数配置:根据编织袋的厚度需求,调整收绕扁丝的直径(通常控制在 0.18-0.22cm),同时确保四梭纬线的张力平衡,避免因单梭张力过大或过小,导致经纬交织时出现局部凸起或凹陷。
二、设备改造:增强关键部件的稳定性与适配性
设备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工艺参数的落地,需针对圆织机等核心设备的易损耗部件进行改造,提升织造过程的稳定性。
1. 改进圆织机跳杆弹簧:强化弹力与压力平衡
统一弹簧规格与材质:将跳杆弹簧的直径从常规的 1.5mm 升级为 2.0mm(或根据设备型号适配),选用高弹性合金材质,增强弹簧的弹力持久性,避免因弹簧老化导致的弹力不足。
优化凸轮与梳齿配合:确保凸轮转动时,与四梳(经线梳理部件)的接触压力均匀 —— 若局部压力过大,会导致经线被 “压弯”;压力过小则经线易偏移,*终都会造成编织袋表面凹凸不平。通过打磨凸轮接触面、调整梳齿间距,实现每条经线受力一致,杜绝 “扭丝” 和 “错织”。
2. 校准织机轨道与导丝部件
检查并修复轨道磨损:定期检查圆织机的织造轨道,若出现磨损或变形,及时更换或打磨修复,避免因轨道不平整导致梭子运行偏移,影响纬线的交织精度。
清洁并润滑导丝组件:导丝孔、导丝轮等部件若积尘或润滑不足,会增加扁丝的摩擦阻力,导致单丝运行时出现 “卡顿”,进而产生局部拉伸不均。需定期清洁导丝部件,并涂抹专用润滑油(如食品级硅油,避免污染原料)。
三、材料选择:适配工艺需求,减少先天缺陷
原料的特性会直接影响编织袋的平坦度,需结合生产工艺选择适配的材料,从源头降低加工难度。
1. 选用高熔融指数的树脂原料
优先选择熔融指数(MI)在 2.5-3.5g/10min 的 PP(聚丙烯)或 PE(聚乙烯)树脂,这类原料在拉丝过程中流动性更好,易形成均匀的扁丝截面,减少因原料流动性差导致的 “粗细不均”—— 单丝直径偏差过大会直接导致织造时经纬交织密度不一致,表面自然无法平坦。
2. 添加抗静电与润滑剂(按需适配)
若生产环境湿度较大或原料易产生静电,可在树脂中添加 0.2%-0.5% 的抗静电剂,避免扁丝因静电吸附灰尘或相互粘连,导致织造时出现 “并丝”;对于需要提升表面润滑度的场景(如后续需印刷的编织袋),可添加 0.3% 的内润滑剂(如硬脂酸钙),减少单丝之间的摩擦,提升编织袋表面的光滑度,同时为后续印刷提供更平整的基底。
四、生产难点破解:针对性解决密度不均与 ink 附着问题
普通塑料编织袋(每平方米经线 550 条、纬线 560 条)因经纬密度高,易出现 “扭丝多、得墨不坚实” 等问题,需结合工艺与设备调整双重突破。
1. 解决经纬密度不均匀:从 “量” 到 “质” 的把控
增加密度检测环节:在织造过程中,每生产 100 米成品需抽样检测经纬密度(使用密度镜测量),若发现局部密度偏差超过 5 条 / 平方米,立即调整收纬速度或经线张力,避免批量不合格。
优化单丝宽度精度:将扁丝的宽度公差控制在 ±0.02cm(常规为 ±0.05cm),通过在拉丝机出口加装宽度检测传感器,实时监控单丝宽度,一旦超出公差范围自动停机调整,确保每根单丝的宽度一致,为均匀织造奠定基础。
2. 提升印刷适配性:平坦度与表面处理结合
先做表面预处理:对于平坦度达标但表面仍粗糙的编织袋,可通过 “电晕处理”(增加表面张力)或 “涂覆薄层 PP 膜”(厚度 0.01-0.02mm),既不影响平坦度,又能提升 ink 的附着性,解决 “得墨不坚实” 的问题。
控制印刷压力与速度:印刷时采用 “轻压慢印” 模式(压力控制在 0.3-0.5MPa,速度 8-10m/min),避免因压力过大导致编织袋表面变形,或速度过快导致 ink 未充分附着就干燥,进一步保证印刷图案的平整性。
五、质量管控:建立全流程检测标准
想要长期稳定提升编织袋平坦度,需建立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检测体系:
原料检测:每批次原料需检测熔融指数、拉伸强度,不合格原料禁止投入生产;
中间环节检测:拉丝后检测扁丝的宽度、厚度、张力;织造中检测经纬密度、表面平整度(使用平整度检测仪,误差需≤0.5mm/m);
成品抽检:成品需进行 “平压测试”(施加 500N 压力 30 秒,表面无明显凹陷为合格)和 “印刷适配性测试”(印刷后观察图案是否平整、无漏印),确保每批次产品的平坦度达标。
下一篇:编织袋制作出现断经的原因